考綱CI是指2016年FRM證照Part II考試的第五科「當前金融市場議題」(current issues in financial markets, CI)之考綱。
考綱CI-1.1是指當前金融市場議題這一考試科目指定的第一篇文章(2016年的當前金融市場議題共指定八篇文章)第一個考綱。
第一篇文章的作者主要是在探討「銀行衡量風險所碰到的一些問題及改善方法」(第一篇文章共分成五個考綱) 。
考綱CI-1.1的英文原文如下:
Identify the areas of risk management that have been most affected by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and describe the major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brought on by the crisis.
考綱CI-1.1的中文翻譯如下:
找出受到最近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風險管理範圍,並描述該危機所帶來的主要趨勢與發展。
這個考綱的內容可分成下列8個重點來準備:
1.採取較長期的風險看法:
不久前,「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還好像與現代風險管理無關。但是今天看來,卻有助於作為壓力情境。無論是過去或未來,採取長期看法,越來越重要。歷史紀錄的關鍵特性,是「波動率典範」(volatility regimes)類型對風險的衡量有深遠的影響,若只看2-3年的歷史,並不夠深入。
2.特別著重在「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
金融危機加速大幅改善交易對手風險管理的趨勢。這個趨勢只不過才剛開始沒多久。這個趨勢帶來一個觀念,那就是,把太互相連結以致不能倒的公司之觀念,帶入總體審慎的考量。這個發展的重要原因與後果包括如下:
2a.「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AIG)及其他單一營業項目保險公司的崩潰是驚人的事件。提醒世人,高信用評等無法取代交易對手的事前查核與仔細監控。「貝爾斯登」(Bear Stearns)與「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失敗,表示大型證券經紀商與店頭市場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對手,都需要重新加以嚴格的評估。
2b.「倫敦銀行同業美元拆款利率與隔夜指數交換利率的利差」(Libor-OIS spread)在 2007年8月大幅升高,而且在2008年9月又再次升高,再也無法完全回到危機前小而穩定的水準。該利差代表市場衡量銀行之間的交易對手風險。因為假設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為本金的交換,而隔夜指數交換利率只有利率的交換。我們也可以看到6個月倫敦銀行同業美元拆款利率與3個月倫敦銀行同業美元拆款利率的利差有相同的現象。反映出擔心銀行展延債務的能力。相同的類型也出現在「「歐元區銀行同業歐元拆款利率」(European interbank offered rate, Euribor)與「歐元隔夜平均指數」(Euro Overnight Index Average, EONIA)的利差」(Euribor - EONIA spread)。
2c.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增加擔保品的使用。根據「國際交換與衍生性金融商品協會」(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ISDA)的調查,2010年介於大型交易商的「店頭市場」(over the counter, OTC) 衍生性金融商品契約有80%使用擔保品。2000年只有55%。
2d. 「投資組合壓縮服務」(Portfolio compression services),可提供市場參與者多邊淨額結算店頭市場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機會。2008年就刪除$30.2兆的信用違約交換流通在外名目金額。2009年就刪除$14.5兆。而且持續大幅壓縮利率交換與信用違約交換。壓縮也會增加參與者的成本。可見此壓縮水準,反映出業者擔心監控交易對手風險的作業之挑戰。
2e.「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要求大多數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從店頭市場交易移往中央結算所,以便交易對手暴險額有較大的透明度,並試著降低交易對手的累積風險。
3.新的重心在融資流動性:
流動性錯配擴大到極限,結果就是金融危機。使用非常短期的融資之特殊投資工具,購買不具流動性及長天期資產擔保證券。大型投資銀行依賴數十億美元的隔夜附買回融資。大型證券經紀商及保險人使用「借出證券」融資風險性資產的投資。短期融資的流失是2008年的失靈與幾近失靈的主要原因。危機的後果是附買回市場較嚴格的控制、限制貨幣市場基金扮演融資來源的角色之新規則及巴塞爾協定第III版提議銀行的流動性緩衝。融資與投資之間較緊密的結合,在店頭市場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很明顯。根據不同融資與擔保品安排的不同融資利率,而有不同報價變成是必要且為標準實務。
4.市場風險與信用風險的整合:
市場風險與信用風險的整合是風險管理長期以來的挑戰。而且市場風險與信用風險的整合也是交易對手風險的基礎。產業實務與新規範已經要求整合市場風險與信用風險。整合方式是透過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信用價值調整」(credit value adjustment, CVA)之制度化。例如計算交換投資組合的信用價值調整,需要聯合兩個模型。一個是交易對手違約風險。另一個是驅動交換價值的市場因子。以便掌握「錯誤方向風險」(wrong-way risk)。錯誤方向風險是指交易對手的違約傾向,與該交易對手的交易價值,同時增加之風險。掌握這些影響的挑戰有一部份是資料的限制。例如使用信用違約交換利差的有限流動性,來衡量信用風險。但是這還是其次,主要還是模型的挑戰。
5.減少對信用評等的依賴:
信用評等的缺點,特別是結構債,已被充分討論,並被列為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該危機使得大家質疑信用評等是否值得。多德-弗蘭克法案的法規要件就禁止使用信用評等。這些發展把信用分析的事前查核責任移給廣泛的市場參與者。大家還需要時間,才知道市場參與者如何具備這個能力,及法規的進一步變動會如何影響信用評等機構的角色。巴塞爾協定第III版的資本規定仍需要參考信用評等。
6.主權國家風險的新水準:
主權國家風險直到最近以前,還僅限於新興市場。但是美國的調降信用評等與歐洲的危機糾纏跨境銀行與政府負債,已經改變主權國家風險。同時信用違約交換-特別是主權風險的衡量與管理工具-透過防止直接違約所採納的政治措施,已喪失大多數的效率。確實,主權國家風險對風險衡量的量化工具是特殊的挑戰,因為主權國家風險本身就依賴政治決策。
7.從機率轉變到不確定性:
近代風險衡量的發展趨勢,朝向越來越複雜的模型。這些模型主要是用來估計損失與極端事件的機率。同時,金融危機帶來更多無法想像的情境及發展壓力情境之重要性。因此在風險管理無法以機率量化的不確定性,扮演較重要的角色。決定一個有意義的壓力情境,仍然是停留在藝術層面比科學層面居多,而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8.主管機關的管理並不確定:
「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改變許多規範。但是規則的訂定與實施需要一段時間。巴塞爾協定第III版的新資本與流動性規定,會隨著時間的過去,逐次生效。這可能會延長最終規則的辯論。最確定的是,法規會一再的變動,但是近期的環境特性,是法規的不確定性,比往常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