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value and accounting performance.
這個考綱的中文翻譯如下:
解釋經濟價值與會計績效之間的關係。
雖然信用評等有助於公司了解其風險胃納,管理階層也應了解以信用評等做為極大化價值的風險管理與資本結構政策的指導原則,也有其缺點。因為信用評等依賴「會計」比率與分析師的主觀判斷,而不是最令人信賴的公司違約率估計。
例如有家公司對其風險管理與資本結構所對應的經濟有信心,因此保證一個A的信用評等,但是卻得到Baa的信用評等-可能是因為信用評等機構例行性地應用以會計為基礎的誤導人要件之結果。
本例的管理階層應依賴自己以經濟為基礎的分析,並努力與信用評等機構分享其想法。但是若維持一個信用評等,對該組織的成功與否很關鍵,設定一個達到目標評等的違約率之資本水準,可能還不夠。管理階層也須設定一些以會計為基礎的目標比率,因為那也是信用評等重要的決定因素。
到底是以經濟-或價值-為基礎的管理比較重要,還是以會計為基礎的決策,就引起一個基本的風險管理問題:什麼是管理階層應擔心的短缺?是現金流量或淨利的短缺?是公司的GAAP淨值或市場-為基礎的公司價值衡量之下跌?若公司是要管理違約率,則應特別著重在最直接連結到該結果的衡量。
例如若一家公司的未來現金流量很明顯不受影響,則本年度的現金流量之未預期下跌,並不是問題。若該公司很容易以其未來的現金流量或有形資產借到錢,則本年度的現金流量短缺,不太可能導致該公司違約。但是那些無法以未來的現金流量借到錢,可能是因為太投機或沒有有形資產,就會比較受到負面的影響。這時的現金流量短缺,就會啟動財務限制,而使該公司陷入財務困境。這種公司就可能著重其風險管理在現金流量的波動率。
若一家公司因為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低比因為現金流量的下跌,更可能陷入財務困境。則管理階層須模擬公司價值變動的風險,此會反映出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而不是現金流量變動的風險。有許多便宜且容易執行的由上往下法,可提供根據產業指標的總風險估計。可惜這種方法對管理公司內風險沒有用,因為這種方法無法連結公司的措施到全公司風險。例如,從可比較公司的價值或現金流量分配可估計公司價值或現金流量的波動率之估計。可是這種方法無法提供管理階層了解特定風險管理政策,包括資本結構的變動,如何影響此估計。因此管理階層執行企業風險管理的企圖需由下往上估計公司價值變動的預期分配。
就像典型的方式,估計公司價值的最佳方式是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管理階層應藉由模擬未來現金流量的分配「建立」公司價值的估計。「全國保險公司」(Nationwide)的企業風險管理有一個基本的部分是發展出一個隨機模型,可產生主要業務的多年現金流量分配。
會計的問題:
若著重在現金流量,則著重在公司的經濟價值。雖然有助於達到目標違約率,但是此法也導致較波動的會計淨利。例如根據當前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會計處理方式,若一公司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其經濟曝險額,但不符合避險會計,則雖然該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可降低公司價值的波動率,卻同時增加會計淨利的波動率。結果執行企業風險管理的公司卻比未執行企業風險管理的可比較公司,有較高的淨利波動率。因此即使公司應盡可能追求經濟結果,仍然會碰到需要限制所認列的會計淨利之波動率的情況。例如公司的負債條款特定淨利與淨值之最低水準。另一個例子是法定維持最低的「法定」資本水準,這些都是以標準的會計名詞所定義。另一個例子是公司吸引客戶的能力,有一部份端賴信用評等,這也會受到淨利波動率的影響。例如全國保險公司,有許多業務是與信用評等有高敏感性。因為其信用評等會受到高會計波動率的影響,管理階層的決策很明顯需考量此波動率。因此企業風險管理的挑戰是達到放款人與主管機關的會計規定,仍要試圖從經濟價值的角度管理風險。全國保險公司的方法是以經濟為基礎的決策,以極大化價值,同時把目標Aa評等的傷害性做為「限制」。大部分的心力是投入在透過揭露及與評等機構的溝通,來極小化此限制的影響。